
生活中的她,是個典型的“90后”,愛搞怪、愛“臭美”。在工作中,她自信開朗,是能說會道的報社女記者。
但是只要手一碰剪刀和紙,她就會完全沉浸在剪紙藝術中,廢寢忘食,花幾個晚上去繪圖、構思,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創作長達半年。
她就是譚琴,認識她的人都稱她為“才女”。在16年5月全市"五四"慶祝大會暨青年創業夢想秀現場,她作為杰出青年代表上臺展示才藝,現場完成了一幅剪紙作品《圓夢》。
初中參加紙模大賽,捧回全國金獎
“一剪之趣奪神功,美在民間永不朽。”郭沫若曾以這樣的詩句贊嘆中國民間剪紙藝術。提起剪紙,不少人腦海中會浮現出一位白發老太拿著剪刀在燈下忙活的形象。可誰也想象不到,這種古老的民間藝術,會和一個90后女生聯系在一起。
外婆是譚琴的“啟蒙老師”。原來,譚琴的外婆是村里有名的裁縫,逢年過節喜歡剪些窗花。在外婆身邊長大的譚琴受此影響,從小就對剪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4歲時,她最愛的“玩具”便是外婆的裁縫剪刀,有一次還將家中夏天睡的席子剪出一個個洞。初中時,她第一次參加全國紙模服裝設計比賽,就獲得了金獎。
一次偶然的機會,譚琴在電視上看到了“全國十大民間剪紙藝人”劉偉南創作的“衡陽八景”,不禁感嘆,自己曾經引以為傲的剪紙只是“小兒科”。得知劉偉南就在衡東,求學心切的她第二天便乘車前往衡東拜師學藝。大學期間,她對剪紙的熱愛也達到了癡迷的程度,所有的課余時間都用來鉆研剪紙。在劉偉南的悉心指導下,她的剪紙技藝日臻精湛。
她的剪紙作品突破傳統、富有創意
在劉偉南眼中,譚琴對剪紙藝術的悟性極高,進步飛快。他說:“更多時候,我沒有將她當成徒弟,因為她的剪紙技藝精湛且有一個最大的特色創意。比如說,她有意識地將湖湘文化融入剪紙,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元素。”
大四時,她耗時半年創作的作品《瀟湘八景剪紙長卷》獲得全國農業創意大賽優秀獎。這是一副長約7米,寬約0.6米的長卷,由平沙落雁、瀟湘夜雨、洞庭秋月、山市晴嵐、煙寺晚鐘、江天暮雪、遠浦歸帆、漁村夕照八景每景獨立成篇,然后連成長卷。記者看到這幅長卷時也被深深的震撼了,不由得驚嘆她的心靈手巧。
創作《瀟湘八景》的過程中,譚琴花了3個月的時間進行設計,為了表現“雁峰煙雨”水氣上騰如霧、眺望湘江似帶、時隱時現的情景,她從網上搜索素材,一手拿著放大鏡、一手精雕細刻做出效果。為了凸顯湖湘文化、衡陽文化的特色,作品邊框造型特意采用了衡州窯器皿的大雁圖騰。
近年來,譚琴的多幅作品參與了湖湘民間藝術展,其優秀作品《頭碗合家歡》被中國剪紙民俗協會收藏,還有作品作為贈品被國際詩壇泰斗洛夫先生和日本賀滋縣前知事收藏。
說完剪紙,譚琴還跟記者談到她在民間藝術方面其他愛好。原來,除了剪紙她還學習了篆刻、木雕、拓片、葫蘆絲,這些古老的民間藝術均對她有著獨特的魔力。如今,她立志要做一名湖湘民間藝術的傳承人。
*文章來源:衡陽全搜索
譚琴在彩虹設計網的用戶名是“剪紙姑娘”,她是90后湖湘民間藝術文化傳人。衡陽市書法家協會會員,湖南省剪紙研究會會員,衡南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其作品傳承了湖湘文化,傳承了民間藝術,傳承了紙文化的精髓。在剪紙藝術的工具、技法、裝裱及運用上都有獨特的創新與創造。其優秀作品被中國剪紙民俗協會收藏,獲得全國農業創意大賽優秀獎,被國際詩壇泰斗洛夫先生和日本賀滋縣前知府收藏。多次參加與剪紙有關的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相關的公益活動,并為特殊教育學校支教近兩年。被評為慶祝建國六十周年湖湘文化民間藝術展優秀作者,且于2012年民間文化藝術節參加聯展。分別于2012年和2017年舉辦“小試牛刀”和“不紙于此”兩次個人剪紙藝術展,引起良好的社會反響。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她的作品吧。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此類信息請聯系
設計師剪紙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