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于雜志
《藝鳴》
自從樹脂類別工藝產品落地泉州,目前已經20多個年頭,泉州也因此有樹脂之鄉的美名,也給泉州市場奠定了產業鏈的人才和基礎;對于這種美名,當前站在行業發展和市場材質占有份額上,更多的企業似乎已經不認為是個褒義名稱了.
縱觀家居、園藝、節日、禮品四大塊的市場,樹脂之鄉能占有多少份額,作為樹脂行業的人,應該能清楚的看到:對于這樣的困境,企業除了維系相對低端的樹脂份額,要么轉型不做,要么銷售市場分流,已經面臨需要尋找解決方法的十字路口。
1行業原因
家居、園藝、節日出現在工藝類別市場中,不外乎鐵木、陶瓷、玻璃、布藝、自然材質、化工六大材質;化工材質中的樹脂類別,多年的熟悉和掌握生產量化上,泉州工藝行業可以輕松駕馭技術,也形成了整套的行業人才班底;從設計造型和設計理解度的市場開發優勢,泉州也可以算是設計師、設計理解度最有優勢的區域;在很多的區域,不少的設計師和企業,對于設計的理解程度,類同泉州工藝企業的2005年時期的理解水平,可是在這樣的理解水平上,其他材質的市場卻不斷膨化市場份額,這里面有哪些原因呢?
一是原材質回歸:
樹脂從生成到被市場普及,是因為化工工業化材質的一個短期過程,并不是千百年來基本材質的依托;100年不到的歷史,也會因為環保因素,漸漸退出家居生活舞臺;基本的家庭生活,還是對基礎的一些材質有依賴性;也因此其他五塊材質產品,稍加使用功能變化就能被家庭生活所接受;
在我們泉州樹脂行業的鼎盛時期,其他區域材質在屌絲般的8到10年內完成了蛻變,后期的加速度,也會遠在樹脂產品之上;除去傳統產業潮州、德化陶瓷材質百年優勢,后起之秀中:安溪的園藝鐵藝、福州的家居多材質中大件、臺州的多材質小家居產品和裝飾品、山東江蘇東北浙江的玻璃產業、潮州的不銹鋼及衛浴產業、杭州的布藝家居等區域,他們慢慢體現出材質和功能區域空間優勢,加上不太依賴人力集中,工業技術量化生產等發展,讓大連、青島、寧波等貿易城市悄然形成了工藝產業集結。
二是文化趨勢方向影響產品變化和表現:
樹脂具備材質仿制、造型細膩、造型大變化優勢,某個細節的笑容,某個具象的動作,往往是其他材質的弱項;可這幾年文化的趨勢發生了變化:造型簡約、圖案和色彩大行其道、功能明確;讓其他的材質有了發揮的空間,作為消費者,能買到真實的傳統材質表現居家藝術,在價格能被接受前提下,何須再考慮不環保的仿制材質。
三是經濟市場的推崇影響文化:
經濟來源于政治,全球共識的推出不少安全、自然回歸、低碳、和諧、簡約等人文藝術,演變成對應方式產品,需要更多和這些文化對應的低碳原材質來依托,也因此樹脂的空間也相對的小了。
四是工業技術對其他材質的量化革新:
讓其他材質的生產成本降低,對于價格的接受度,其他材質已經能被市場普遍認可,樹脂的量化優勢卻因為人工問題,反其道的違反市場規律,這是相對比較致命的行業影響。
五是因為心理因素,沒有跟緊市場變化和理解:
從文化趨勢、元素、圖案、展示氣氛、價格理解等方面細致分析和運用,明確的知道樹脂產品在家庭生活中的份量地位:作為一個家庭空間,基本的大產品依托,材質還是靠基本材質支撐,樹脂類別只不過是大氣氛下的一個可有可無的修飾點綴,如果還站在大泉州產品優勢的心態“俯瞰”他人,相對是錯誤的,也同時會因此誤導看自己客戶書籍目錄和相關趨勢書籍的判斷點;
例如作為身處泉州的某些工藝資源輔助平臺,對泉州外的工藝行業,影響力從文化、趨勢、效果、展示都被認可,對泉州外的企業幫助甚多;但在泉州企業的眼里,還是個賣書籍的“劣勢”一族,其原因,不會只是常規的觀念因素,是自固思維的劣根,買著某本目錄,不停的仿制某個細節慣例依舊存在,如果加深理解目錄外的東西,思維一定能得到升華。
2、泉州工藝目前應對現狀
泉州工藝界也不是只有某個人看到上面的現狀困境,很多的企業已經針對困境有了不同的舉措,從產品材質、業務銷售變化、行業領域拓寬上,目前有現在幾種存在方式,一些企業相對成功,但更多方式并不一定能快速轉身。
一是附加值產品功能變化:
通過附加值改變材質注意轉移,比如太陽能產品,大義上市場認可為園藝裝飾燈,戶外的材質,是不是樹脂材質及其他,不是中心點,客戶關注的是燈的方式,因而削弱了樹脂材質的關注度,這幾年一些企業完成了產業戰略優勢,產能因此沒有收到大的沖擊;就太陽能產品市場而言,行業盈利相對其他省份還是有優勢的。
二是對于樹脂生產過程而言的材質小轉移:
一些企業就氧化鎂、水泥材質的技術變化,在不改變生產程序的過程中,價格優勢還更低的前提下,悄悄的在一些區域功能產品上占據市場。
三是向顛覆樹脂生產的材質轉移,:
目前泉州鐵類別材質有了一些市場,但基本以輕質鐵皮類產品為主,線材、管材、鈑金幾個生產技術還不夠優勢化,產品方式以家居裝飾和園藝裝飾為主,生產技術相對其他省份和區域也顯得原始,小批量的生產訂單(是因為開發功能不具備大市場接受度),甚至還用手工敲打和碰焊完成,功能帶動量化的設計相對薄弱;諸如這樣的變化,一些企業也有其他材質以配件的方式結合開發變化。
四是業務銷售范疇的小變化,:
義烏市場和國內銷售線,不少的企業大資金小目標,強勢的切入運作義烏模式市場,個人認為義烏小個體大平臺群狼小肉操作模式,泉州工藝企業界,估計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和資金的維系來適應,不是很好的模式運作。
第五種是維持:
是泉州仍然在保持和老客戶的業務操作模式,有單子生產,相互間搶奪同類已經很小的杯羹,又不能滿和鼎盛企業發展;更建議這些企業應該從自己客戶書籍目錄中,理性看待樹脂材質份額,看到今后的危機感,慢慢的從客戶需求變化,來過渡材質、產品功能、文化區域的選擇。
當然諸如此類的應對革新,形式多樣,想要根本改變泉州工藝大市場占有優勢,建議關注第三部分的內容。
3泉州工藝行業的革新之路
泉州工藝產業,不管從設計思路理解和創業統籌,都有悠久的淵源,特別是這20年,國外的市場理解和基礎文化的認知,同全國工藝行業認知相比,都算得上是高大上的檔次;延續開發思路,從文化、元素、造型延伸、效果處理到位、甚至到展示氣氛和故事描述性,在其他區域而言,還處在遙不可及的高度,開發某個系列產品,甚至一個雕塑師都能完整的系列完成,但這些優勢卻往往成為發展的絆腳石,重點側重造型而非材質、功能、市場,開發的轉變也顯得拖沓;
例如仙居某些廠,當屆廣交會可能是以小家居木質為主,下屆就或許來了個顛覆,換成小鐵藝類別產品,雖然不一定好,對于產品定位延續轉換太快(其實他們也在找可以定位的發展方向),但說明一個問題,區域的材質氣候優勢,快速的開發變化另線,短期就能接上生產延續;換之思維,泉州工廠卻只能從家居換成園藝功能,樹脂材質產業卻因此不能全系統的變化;簡單的一個例子,我不是希望生產廠家拋棄自身產業技術,去做相對不熟悉的產業技術,那么從大的宏觀到細節微觀,建議以下開發線路變化。
一是走出材質困境,:
相對這幾年,材質的低碳需求,其他區域也在變化尋找替代,來應對價格、生產快速量化變革,就這點而言,泉州企業可以和他們處在一個平臺的變革階段;比如相對更加低碳的紙質材質,這幾年國外經濟市場的炒作,給生活消耗用品、園藝燈飾、節日裝飾、家居輕盈的燈飾裝飾等功能的開發,提供了一片前景廣闊的市場;諸如此類的材質優勢,還有比如玻璃產業的量化節省、原木質產業的功能開發、亞克力陽光板產品設計等等輕工制造空間;泉州的企業,建議走出大泉州,去看看其他材質的生產過程,快速的認知生產技術過程,機械化產業變化到自己選擇的新材質,來應對開發其他市場的平緩過渡。
二是文化的基礎圈定變化:
外省企業,目前對文化的認知和發展挖掘,還達不到系統化的圈定固化市場;這個時候,如果不受材質的限定,打造一個文化范疇的各種園藝、家居、裝飾空間,我們泉州企業,能做的更好更專業。比如海洋文化圈定,通過貿易合作方式,走出泉州尋找合作方,設計總規劃放在泉州,來形成各種功能烘托海洋空間,一定能起到比較好的效果。
三是走出泉州尋找材質合作方,:
某些工藝平臺,他們的客戶群體遍布全國,反之,泉州的企業可以客戶資源共享,來完成其他區域的合作廠家對接,或者通過商會互通,來選擇區域合作對接,讓泉州的貿易優勢多樣化,交通和電子商務便利、尋找代理、甚至駐點等方式,能完成產業跟蹤,進一步能熟知價格優勢的細節控制,甚至通過多區域材質結合,形成開發延續的優勢和國外客戶不跑單現象。
四是利用區域文化理解變化市場整合:
我們身邊的生產企業個體,甚至已經在為家裝和軟裝市場,辛苦的獨立運營著,他們單個元素單個功能,已經是國內家居市場的一個份子,但相對大的市場切入,他們依然很辛苦的描繪著藍圖。
對于文化的理解,調取其他市場的產品,整合細節文化專屬,針對國內家裝、軟裝市場,尋找好的渠道對接國內市場;我們知道我們自身的產品,隸屬軟裝和居家的某個塊面;相對高端的知識性企業,可以利用文化的理解、泉州制造業區域、政府和相關部門的牽線三合一,整合出以單個文化專屬,在泉州形成多個企業百花齊放的家居文化專屬市場;參考深圳藝展對家居行業的形成過程,大泉州也有找到資源的優勢,來服務全國甚至全球的市場;相應政府和機構可以做行業文化的輔助和培訓,來形成產業文化的城市。
以上個人觀點及革新思維,可能只是我自己自圓其說的烏托邦;但請泉州的各個企業站在相對高的工藝市場認知,看到一種可能、甚至可以的希望,讓泉州不再只是樹脂之鄉,是否能變成家居文化之鄉;
因為從國外家居市場的份額來說,樹脂材質產業已經輸的徹底了,泉州能剩下的就是工藝界的整套人才班底。
彩虹設計網
危有發